首先先安裝 xinetd.x86_64 與 rsync.x86_64
接著編輯/etc/rsyncd.conf(必須自己建立)
#全域設定
uid = root
gid = root
use chroot = no
max connections = 16
[DB] #以下為DB的設定
comment = backup #敘述
path = /path #路徑
read only = no #允許寫入
#auth users = rsync_account #rsync client連接時的認證用戶(非系統用戶)
#secrets file = /etc/rsyncd.secrets #rsync client連接時認證用戶的密碼檔位置(名稱跟位置可以自己定)
/rsyncd.secrets的寫法 帳號:密碼,同時將檔案權限設定為600
注意設定中的#註解需要刪除,要不然會出錯
接著 vim /etc/xinetd.d/rsync
將disable = yes 改成 disable = no
重開 /etc/init.d/xinetd restart
接著要修改selinux設定,一種是直接將selinux關閉
vim /etc/selinux/config
或是開啟rsync的相關設定
setsebool -P allow_rsync_anon_write=1
chcon -R -t public_content_t /path
如果沒有使用帳號密碼進行控管的話,就需要使用防火牆控管有哪些IP可以使用rsync (使用防火牆在定時rsync時比較簡單)
最後要rsync之前必須在server端建立要同步的目錄
mkdir /path/directory
最後再client端將要rsync的目錄使用以下指令即可
rsync -qa /backup/directory rsync://[rsync server ip]/DB/
另外如果怕同步速度會影響整體網路的話可以加上參數--bwlimit=xxx (KBytes/sec)
接著編輯/etc/rsyncd.conf(必須自己建立)
#全域設定
uid = root
gid = root
use chroot = no
max connections = 16
[DB] #以下為DB的設定
comment = backup #敘述
path = /path #路徑
read only = no #允許寫入
#auth users = rsync_account #rsync client連接時的認證用戶(非系統用戶)
#secrets file = /etc/rsyncd.secrets #rsync client連接時認證用戶的密碼檔位置(名稱跟位置可以自己定)
/rsyncd.secrets的寫法 帳號:密碼,同時將檔案權限設定為600
注意設定中的#註解需要刪除,要不然會出錯
接著 vim /etc/xinetd.d/rsync
將disable = yes 改成 disable = no
重開 /etc/init.d/xinetd restart
接著要修改selinux設定,一種是直接將selinux關閉
vim /etc/selinux/config
或是開啟rsync的相關設定
setsebool -P allow_rsync_anon_write=1
chcon -R -t public_content_t /path
如果沒有使用帳號密碼進行控管的話,就需要使用防火牆控管有哪些IP可以使用rsync (使用防火牆在定時rsync時比較簡單)
最後要rsync之前必須在server端建立要同步的目錄
mkdir /path/directory
最後再client端將要rsync的目錄使用以下指令即可
rsync -qa /backup/directory rsync://[rsync server ip]/DB/
另外如果怕同步速度會影響整體網路的話可以加上參數--bwlimit=xxx (KBytes/sec)